東鄉族服飾
東鄉族的服飾與回族有相似之處,但其特點也頗為明顯。 男子多戴平頂的無檐帽,有黑、白兩色,穿白襯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藍色褲,老年人則以黑、灰、白為上。 冬季穿羊皮襖,不掛布面。
東鄉族臨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鄉刺繡
東鄉族刺繡則配色大膽,每一件繡品以紅綠搭配為主調,再配合其他色彩,花紅葉綠,春色滿堂,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這明快、艷麗的配色中讓人充分的感受到東鄉人熱情、豪邁的民族性格。
就刺繡風格及針法上,東鄉族刺繡則分為繡花和剁花兩種,以構思巧妙、粗狂而見長,一針一線里都繡進了東鄉人的豪邁與豪情。
繡花,在繡布的選擇上,由於東鄉縣是全國貧困縣,物質生活條件較差,過去大多會選擇滌綸材質的布料,就是俗稱的「的確良」,但是現在大多會選用緞、綢、棉等布料。在刺繡線的選擇上大多是選用絲線,刺繡工具則選用比平常家用的縫針纖細小巧富有韌度,不易彎曲或折斷。其針法多樣而富於變化,有縫、挑、繡、繞、插、綰等,針腳細緻均勻、色彩艷麗、圖案形象生動。
繡花,又分為彩繡與平繡。彩繡往往需要七八個繡花針,根據圖案的需要,穿上五光十色的絲線,分層進行刺繡,針針相嵌、層層相疊、鑲色和諧、過渡自然。可以枝生花,花生葉,葉生枝,採用對稱或自由連續形式,任意佈置,營造出明暗相宜,疏密有致的效果,如繡枝,墨綠色和翠綠色疊用,既分別出主枝和側枝,又突出深淺層次感。彩繡喜用大紅大紫的顏色,體現出東鄉人對生活充滿了激情,似火焰、似流水。是只用一種顏色的絲線,通過針腳的長短,不同的針法套用來刺繡,使繡品雅致、樸實、文靜清秀,與彩繡喜用大紅大紫的顏色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樸素的刺繡體現了東鄉人的樸實、節儉。
「剁花」又稱剁繡,是東鄉族特有的繡法,由於「剁花」繡出的紋路用線量多,圖案突起豐滿有質感,富有立體效果,能生動逼真地表現叢生花卉的茂密景象,給人一種舒適感,充滿著活力。
「剁花」多選用比較輕柔的布料,一般不用繡花針,改用縫紉機針進行刺繡,與繡花相比較,「剁花」的圖案更加立體飽滿,紅似火焰跳動,綠若流水靈動。東鄉人生活在山區,但是他們卻享受這種簡單、質樸的生活,「剁花」刺繡的豐滿以及繡品出活快,表現出了東鄉人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不甘落後,並積極追求的民族特性。
在刺繡紋飾圖案上,東鄉族刺繡的圖案多以花草為主,如杏花、牡丹、菊花、玫瑰、百合、梅花、蘭花等,但也有一些動物形象,如鴛鴦戲水、蜂飛蝶舞、孔雀嬉牡丹、鳥語花香、喜上眉頭等。
東鄉族刺繡多采用寫實的手法表現紋飾圖案,其靈感源自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而這些紋飾圖案都有著積極向上的意義。如,牡丹代表一種富貴、大氣,玫瑰代表一種熱情、豪放,蘭花代表一種淡雅,荷花代表高潔,杏花代表希望等。這些美麗的花朵果實及其吉祥的寓意都表達了東鄉人對親人的深深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東鄉族婦女用其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將生活中所有美的東西都繡在了刺繡作品上。
東鄉族婦女以針代筆,繡出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五光十色的層層刺繡象徵了生命的無限延續,枝、花、葉,相生相依,對稱或自由連續的形式表達了東鄉族人希望子孫滿堂的美好願望。東鄉族刺繡與東鄉人的民族性格相協調,它不僅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民俗生活。
圖片來源: 網上圖片